【扶摇什么意思】“扶摇”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常见于《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里的“扶摇”指的是旋风或上升的气流。后人常将“扶摇”引申为迅速上升、飞腾之意,多用于形容事物快速崛起或情绪高涨的状态。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扶摇 | 指旋风,也可引申为迅速上升、飞腾 | 《庄子·逍遥游》 | 多用于比喻事业、情绪等快速上升 |
二、常见用法解析
1. 本义:旋风
在古代文献中,“扶摇”原指一种强烈的上升气流,如大鹏展翅时借助的风力。
2. 引申义:迅速上升
现代语境中,“扶摇”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迅速崛起、发展迅猛,比如“事业扶摇直上”。
3. 情感表达:情绪高涨
有时也用于描述情绪的激动或兴奋状态,如“心情扶摇直上”。
三、相关成语与诗句
成语/诗句 | 出处 | 解释 |
扶摇直上 | 《庄子·逍遥游》 | 比喻迅速上升或发展 |
鹏程万里 | 《庄子·逍遥游》 | 比喻前程远大 |
抟扶摇而上 | 《庄子·逍遥游》 | 形容大鹏借助风力高飞 |
四、现代应用举例
- 职场场景:他的业绩表现突出,最近职位也扶摇直上。
- 情感表达:听到好消息后,她的心情一下子扶摇直上。
- 文学创作:作品中的主角在经历磨难后,最终扶摇直上,实现了自我超越。
五、总结
“扶摇”一词源于古代典籍,最初指旋风,后逐渐演变为象征迅速上升、飞腾的意象。无论是用于描述事业发展、情绪变化,还是文学创作,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寓意。在现代汉语中,它已成为一个富有诗意且广为使用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