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易子而食是什么意思

2025-08-20 04:01:30

问题描述:

易子而食是什么意思,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0 04:01:30

易子而食是什么意思】“易子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等古代典籍,常用于描述在极端困境中,人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非常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往往伴随着战乱、饥荒或灾难,体现出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无奈。

一、成语含义总结

“易子而食”字面意思是“交换孩子来吃”。实际上,它指的是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以自己的孩子为食物,或者互相交换孩子以维持生存。这种行为虽然违背常理,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却真实存在。

这一成语多用于描写战争、饥荒等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带有强烈的悲悯和警示意味。

二、详细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易子而食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解扬如楚,楚人囚之,使人谓之曰:‘子其言于晋,我将杀之。’对曰:‘臣闻之,君子不以言害人。’楚人曰:‘子其言于晋,不然,吾将杀之。’对曰:‘臣闻之,君子不以言害人。’……遂出之。后人引申为‘易子而食’,形容极端饥饿时的惨状。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战乱或饥荒中的悲惨景象。
含义 指在极端饥饿或生存危机下,父母被迫牺牲子女以求活命的行为。
情感色彩 悲剧性、悲悯性,带有强烈的同情与反思意味。
历史背景 多见于古代战争频繁、粮食短缺的历史时期,如春秋战国、三国、五代十国等。

三、使用场景举例

- 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常有类似情节,体现战乱中的民生疾苦。

- 历史研究:用于分析古代社会在灾难中的生存状态。

- 影视作品:如《大明王朝1566》《琅琊榜》等剧中,也有类似的悲惨情节描写。

四、现实意义

“易子而食”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成语,但它所反映的人类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挣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苦难与牺牲。

结语:

“易子而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对人类在绝境中挣扎的真实写照。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反思当下、珍视未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