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见肘的含义】“捉襟见肘”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指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肘子,后来用来形容经济或资源紧张,无法应付各种需求,处于困境之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组织在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不足,导致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捉襟见肘 | 原指衣服破旧,拉衣襟时露出肘部;现比喻处境困难,力量不足,难以应对局面。 |
二、成语出处
-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
- 原文:“其民多膏粱之性,而少筋骨之强,故不能以战。”(注:此为后人引申用法,原典中并无“捉襟见肘”一词,但成语源自对古文语境的提炼。)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作谓语、定语 | 多用于描述经济、资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
例句1 | 公司目前资金紧张,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
例句2 | 他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真是捉襟见肘。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力不从心、入不敷出、捉襟露肘 |
反义词 | 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绰绰有余 |
五、使用场景
- 经济状况:如企业资金短缺、个人收入不足。
- 资源分配:如人员不足、设备不够。
- 时间管理:如任务繁重,时间不够用。
六、总结
“捉襟见肘”形象地描绘了资源匮乏、力不从心的状态,常用于表达在面对压力时的无奈与困境。它不仅适用于经济层面,也可用于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当下所处的艰难处境,并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资源的合理调配与规划。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捉襟见肘”的含义及其实际应用,帮助读者在不同语境中准确使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