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入虎口是什么意思】“狼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人或事物进入危险的境地,落入敌人或强者的掌控之中,难以逃脱。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助和危机感。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狼入虎口 |
拼音 | láng rù hǔ kǒu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夫秦之为无道也,弃礼义,上首功,……其国危矣!今王不察,而信左右之言,是使秦得志于天下也。今若入秦,则如狼入虎口,必死无疑。” |
含义 | 比喻人或事物进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无法逃脱。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陷入困境,处境危险,通常带有被动、无奈的情绪。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身陷囹圄、自取灭亡 |
反义词 | 脱离险境、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
二、成语故事与背景
“狼入虎口”最早出自《战国策》,讲的是楚国在面对秦国威胁时,如果贸然进攻,就如同狼进入虎的口中,注定失败。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处于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即使想逃也无路可走。
三、现实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商业竞争 | 公司在市场中遭遇大企业打压,如同“狼入虎口”,难以翻身。 |
个人生活 | 一个人在错误的人际关系中,仿佛“狼入虎口”,处处受制。 |
国家外交 |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往往成为“狼入虎口”,被迫做出不利选择。 |
四、总结
“狼入虎口”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描绘。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敌或危险环境时,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同时,也可以用于警示他人,增强风险意识。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实际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