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的意思是什么】“既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描写月亮变化或时间表达时使用。它通常与“望”字搭配使用,表示特定的日期或时间段。以下是对“既望”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
“既望”一词源于古代对月相的描述,其中“望”指的是农历十五日,即满月之日。“既”有“已经”、“之后”的意思,因此“既望”可以理解为“望之后的一天”,也就是农历十六日。这一说法最早见于《赤壁赋》等文学作品中。
在现代语境中,“既望”更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文化研究领域,表示一种特定的时间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不再常用,但在阅读古文或了解传统文化时,掌握其含义仍有一定意义。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释义 | 来源 | 用法 | 现代意义 |
既望 | 指农历十六日,即“望”之后的一天 | 古代文献(如《赤壁赋》) | 多用于古文、诗词、历史记载 | 文化术语,日常较少使用 |
三、延伸说明
“既望”不仅是一个时间名词,也常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或意境。例如,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一句,不仅点明了具体时间,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时间的细腻感受。
此外,“既望”也可以引申为“已过某事”的意思,但这种用法较为少见,主要还是以指代时间为主。
四、结语
“既望”作为古代时间表达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对于学习古文、理解传统文化仍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既望”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解读古代文献,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古人对时间和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