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是什么意思】“力挽狂澜”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危急关头,凭借个人的勇气和能力,扭转局势、挽救危机。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人物或行为。
一、
“力挽狂澜”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敬宗皇帝挽歌辞》:“力挽狂澜,功成不居。”意思是:用尽全力去挽回已经非常危险的局面,如同拉住正在翻滚的巨浪一样艰难而重要。它强调的是在逆境中奋起、改变局面的能力和决心。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领导者、英雄人物或关键人物在危机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个人的担当精神,也反映了一种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力挽狂澜 |
出处 | 唐代李商隐《敬宗皇帝挽歌辞》 |
字面意思 | 用力拉住翻滚的巨浪,比喻扭转危局 |
引申意义 | 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局势 |
使用场景 | 描述英雄人物、领导者的果断与担当 |
近义词 | 挽狂澜于既倒、力排众议、扭转乾坤 |
反义词 | 无能为力、坐视不管、听之任之 |
适用对象 | 领导者、英雄、有责任感的人 |
语气色彩 | 正面、褒义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新闻报道、演讲、文学作品中 |
三、使用示例
- 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他力挽狂澜,成功带领团队走出困境。
-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消防员们力挽狂澜,保护了无数生命安全。
四、结语
“力挽狂澜”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责任与担当的赞美。它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积极行动,才能真正改变局势、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