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阪上走丸是什么意思】“阪上走丸”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生活场景,常用来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于现代日常用语中,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章中偶尔会被使用,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下面我们将从词义解析、出处、用法及示例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与用法。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阪上走丸 |
拼音 | bǎn shàng zǒu wán |
释义 | 比喻事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也比喻局势紧张,无法控制。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今陛下好田猎,而百姓贫,此非所以安天下也。臣闻‘阪上走丸’,其势易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事态发展迅速、难以遏制。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一泻千里 |
反义词 | 举步维艰、停滞不前 |
二、详细解释
“阪上走丸”字面意思是“在斜坡上滚动的弹丸”。弹丸在斜坡上滚动时,由于重力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因此,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趋势非常迅猛,就像弹丸在坡上滚动一样,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
在历史文献中,该成语多用于描述战事或政治局势的变化,强调其不可逆转的态势。例如,在《汉书》中,东方朔用“阪上走丸”来形容国家治理不当带来的后果,说明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局势将会更加恶化。
三、使用示例
1. 文言文示例:
“今若不急图之,恐如阪上走丸,终将溃败。”
2. 现代白话文示例:
“改革措施一旦启动,就如同阪上走丸,势不可挡,任何阻力都将被迅速克服。”
四、总结
“阪上走丸”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快速与不可控。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还能在特定语境下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虽然不常被使用,但在需要强调“迅速”“不可逆转”等概念时,是一个非常贴切的表达方式。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示例 |
阪上走丸 | 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 | 《汉书·东方朔传》 | 多用于书面语 | 如“改革如阪上走丸,势不可挡” |
如果你在写作中希望表达一种“不可阻挡”的感觉,不妨尝试使用“阪上走丸”,它能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