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成语的意思】“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子女在父母面前尽孝、陪伴、奉养的情景。这个成语表达了对父母的敬爱与孝顺之情,也体现了传统家庭观念中子女对长辈的关怀与责任。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承欢 | 指接受父母的喜悦和快乐,表示孝顺、讨好父母 |
膝下 | 古代称父母为“膝下”,意指在父母面前 |
整体含义:
“承欢膝下”意思是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心尽力地奉养和孝顺父母,表达对父母的尊敬与关爱。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人子之孝,莫大乎承欢膝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
常见搭配 | “承欢膝下,侍奉左右”、“久居膝下,尽孝道”等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孝顺父母、奉养双亲、侍奉高堂 |
反义词 | 不孝不义、背弃父母、远走他乡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家庭关系 | 他虽在外工作,但一直心系父母,每逢节假日都回老家承欢膝下。 |
文学作品 | 古代文人常以“承欢膝下”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孝心。 |
社会文化 | 在传统文化中,“承欢膝下”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之一。 |
五、总结
“承欢膝下”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承欢膝下”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在生活中践行孝道,尊重和关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