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草低见牛羊全诗】“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敕勒歌》,是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牧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五句,却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牧区的和谐景象。
一、诗歌原文
> 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
《敕勒歌》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风光图。诗中通过“天似穹庐”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大地之间的广阔无垠;“天苍苍,野茫茫”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辽阔感;最后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不仅点明了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场景,也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
三、诗歌特点分析
特点 | 内容说明 |
简洁凝练 | 全诗仅20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 |
意境开阔 | 通过“天似穹庐”“野茫茫”等词营造出广阔的草原空间感 |
生活气息浓厚 | “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牧民日常生活的场景 |
比喻生动 | 用“穹庐”比喻天空,增强画面感和想象力 |
四、诗歌背景简介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敕勒族的民歌,后被收录在《乐府诗集》中。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北方草原的自然风貌,也展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由于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至今仍广为传诵。
五、现代意义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象征着一种回归自然、向往宁静的生活态度。它提醒人们在繁忙之余,也要关注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本真。
六、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敕勒歌》 |
出处 | 北朝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 |
作者 | 不详(敕勒族民歌) |
主题 | 草原风光与牧民生活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富有画面感 |
意象 | 天、地、草、牛羊 |
艺术手法 | 比喻、白描、写景抒情结合 |
现代意义 | 倡导自然和谐、生活宁静 |
如需进一步探讨《敕勒歌》的文化影响或与其他诗词的比较,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