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异禀是什么意思】“天赋异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或才华。这个词语通常带有褒义,强调个体的先天优势和独特才能。
一、基本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天赋异禀 |
拼音 | tiān fù yì bǐng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天下,其才足以治天下,是谓‘天资’。”(后世引申为“天赋异禀”) |
含义 | 形容人天生具有非凡的才能或能力,与众不同。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尤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中常见。 |
近义词 | 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
反义词 | 平庸无能、才疏学浅、默默无闻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天赋异禀”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称赞他人有突出才能
- 例:他从小便展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异禀,年仅十岁就已能演奏多首经典曲目。
2. 描述人物的特殊能力
- 例:这位运动员拥有极强的爆发力,可以说是一种天赋异禀的表现。
3.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描写
- 例:小说中的主角天生聪慧,思维敏捷,被作者称为“天赋异禀”的天才少年。
三、注意事项
- “天赋异禀”虽然常用于褒义,但有时也可能带有一点“过度赞美”的意味,需根据语境判断。
- 不建议用于自夸或贬低他人,以免引起误解。
- 在正式写作中,应避免频繁使用,以保持语言的多样性。
四、结语
“天赋异禀”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个人才能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天资”与“努力”并重的价值观。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词语,能够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欣赏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