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摩肩接踵是什么意思】“摩肩接踵”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人多拥挤的场景。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热闹、繁忙的场面,比如节日、集市、地铁站等地方人群密集的情景。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摩肩接踵 |
拼音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俗之奢僭,非一日之积也;其流之弊,有不可胜言者矣。今百姓之贫,至于室如悬磬,而上之人犹务奢侈,以骄慢为高,以简略为贤,使民力尽于无用之地,财耗于不急之务,遂至‘摩肩接踵’,不得自安。” |
本义 | 肩膀相碰,脚跟相踩,形容人多拥挤 |
引申义 | 形容人多热闹、场面繁华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节日庆典 | 如春节庙会、元宵灯会,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
市场购物 | 节假日商场人潮涌动,顾客摩肩接踵 |
地铁车站 | 上下班高峰期,乘客挤满站台,摩肩接踵 |
文化活动 | 如演唱会、展览等大型活动,观众云集,场面热烈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熙熙攘攘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冷冷清清、人迹罕至 |
四、常见误用提醒
- 误用1:将“摩肩接踵”用于形容“交通拥堵”,虽然表面看起来相关,但“摩肩接踵”更强调人的密集,而非车辆。
- 误用2: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使用“摩肩接踵”,如“游客摩肩接踵地来到风景区”,虽不完全错误,但更适合用于城市或人群密集场所。
五、总结
“摩肩接踵”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