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是什么意思】“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利润的来源。
一、剩余价值的定义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出其工资所代表的价值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创造的总价值减去他们自己工资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由资本家无偿占有。
二、剩余价值的来源
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而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高于工资本身,这部分高出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
1. 必要劳动时间:工人用于维持自身生存和再生产的劳动时间,对应工资。
2. 剩余劳动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四、剩余价值的分类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绝对剩余价值 | 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增加劳动强度来获取 | 延长劳动时间 |
相对剩余价值 | 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 | 技术进步、效率提升 |
超额剩余价值 | 某个企业由于技术先进、效率高而获得的额外剩余价值 | 短暂性,易被模仿 |
五、剩余价值的作用
- 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再投资和扩大生产的资金来源。
- 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阶级矛盾的根源:剩余价值的剥削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六、总结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关系的本质矛盾。
关键词 | 含义 |
剩余价值 | 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工资的部分 |
必要劳动 | 工人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 | 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时间 |
绝对剩余价值 | 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获得 |
相对剩余价值 |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获得 |
超额剩余价值 | 个别企业因效率高而获得的额外价值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什么意思”不仅是对一个经济学术语的解释,更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