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宿黄山碧溪月原文】一、
《我宿黄山碧溪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他在黄山夜晚住宿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诗中通过“碧溪月”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超然物外的情怀。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对山水的深情寄托。诗中不仅有对景物的描写,也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二、原文与解析
原文:
我宿黄山碧溪月,
夜半无眠听松声。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
解析:
句子 | 解析 |
我宿黄山碧溪月 | 诗人住在黄山附近的碧溪边,夜晚被明月照亮,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夜半无眠听松声 | 深夜难以入眠,听到松林中的风声,增添了一份孤寂与自然的交融。 |
山光悦鸟性 | 山中的景色让鸟儿感到愉悦,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 |
潭影空人心 | 潭水的倒影让人内心平静,象征着心灵的净化。 |
万籁此俱寂 | 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世界陷入一片寂静。 |
但余钟磬音 | 只剩下寺庙中的钟磬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与禅意。 |
三、艺术特色
- 意境空灵: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突出自然之美。
- 语言简练:用词简洁,却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达到情景合一的艺术效果。
- 禅意浓厚:末句“但余钟磬音”带有佛教禅宗的意味,体现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四、总结
《我宿黄山碧溪月》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诗,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沉静。诗中通过对碧溪、松声、山光、潭影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其语言虽简,却意蕴深远,是李白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