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矛盾的本质特征。理解这两者对于把握事物内部关系、分析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矛盾的同一性
定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
表现:
- 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一方,另一方也无法存在。
-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如生与死、得与失等。
- 同一性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相对的、动态的。
意义:
- 同一性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可能性。
- 它为矛盾的解决和转化提供了条件。
二、矛盾的斗争性
定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表现:
- 矛盾双方在性质、方向、利益等方面存在对立。
- 斗争性是普遍存在的,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 在一定条件下,斗争可能激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意义:
- 斗争性是事物变化的动力来源。
- 它促使矛盾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虽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属性 | 含义 | 表现形式 | 意义 |
同一性 |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 互为前提、相互转化 | 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
斗争性 |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 对立、冲突、竞争 | 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 |
关系 |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 同一中有斗争,斗争中包含同一 | 共同构成矛盾的本质特征 |
四、总结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同一性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内在联系,而斗争性则体现了矛盾的外在表现和推动力。两者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只有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才能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