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奉是什么意思】在古文或现代汉语中,“奉命于危难之间”是一个常见表达,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其中的“奉”字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下面将对“奉”的含义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总结和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奉”在“奉命于危难之间”中,意思是“接受”或“遵从”。这里的“奉命”指的是接受上级或国家的命令,尤其是在国家或集体面临严重危机时,承担起责任和使命。因此,“奉”在这里具有恭敬、顺从、接受的意味,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该句出自《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我接受了朝廷的命令,肩负起重任。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含义 | 在句中的具体解释 | 词性 | 例句 |
奉 | 接受、遵从 | 接受命令 | 动词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命 | 命令、指示 | 上级下达的任务 | 名词 | 奉命出征 |
于 | 在、于 | 表示时间或地点 | 介词 | 于危难之间 |
危难 | 危险、困难 | 国家或个人面临的困境 | 名词 | 危难之时 |
三、拓展理解
“奉”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广泛,除了“接受命令”之外,还有“恭敬地给予”、“奉养”等含义。例如“奉茶”表示敬献茶水,“奉养父母”表示赡养父母。但在“奉命于危难之间”中,其核心意义仍是“接受命令”,强调的是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奉命于危难之间”中的“奉”,是“接受”之意,体现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重要,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敢担当,不畏艰难。
如需进一步了解“奉”字的其他用法或相关古文解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