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是什么意思】“百无聊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低落、精神空虚或生活乏味时的状态。它表达的是一种无事可做、无所寄托、内心感到极度无聊和烦躁的情绪。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百无聊赖 | 指人感到极度无聊、无事可做,情绪低落、精神空虚的状态 | 出自《晋书·王敦传》:“百无聊赖,思欲归乡。”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因缺乏兴趣或事情而感到寂寞、烦闷 |
二、词义解析
- 百:表示多,不是具体数字。
- 无聊:指没有依靠、没有寄托。
- 赖:依赖、依靠。
- 整体意思是:在众多的事情中找不到可以依靠或寄托的东西,从而产生一种空虚、无聊的感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无聊至极、心灰意冷、百般无奈 |
反义词 | 兴趣盎然、充实愉快、精神饱满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日常生活中:
- “他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只好翻看旧照片。”
2. 文学作品中:
- “她坐在窗前,百无聊赖地望着外面的雨。”
3. 心理状态描写:
- “长时间的工作让他感到百无聊赖,只想逃离。”
五、常见误用
- 误用1:将“百无聊赖”理解为“非常有趣”或“很热闹”。
实际上,“百无聊赖”是负面情绪的表达,不能用来形容热闹或有趣的情景。
- 误用2:与“百无聊赖”混淆的成语有“百感交集”、“百思不得其解”等,需注意区分。
六、总结
“百无聊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低落、生活单调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表达了无事可做的空虚感,也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寂寞与无奈。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情感。
结语:
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让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