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五十遁去其一,出自哪里】“天道五十遁去其一”是一句常被引用的古语,常用于解释《周易》中的某些哲学思想。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哲学内涵。本文将从出处、含义、相关典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天道五十遁去其一”最早可追溯至《周易·系辞传》中关于“大衍之数五十”的描述。原文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占卜过程中,总共使用了五十根蓍草,但实际上只用了四十九根。剩下的那一根被称为“遁去”,即隐藏或不参与使用的部分。
后人根据这一说法,引申出“天道五十,遁去其一”的说法,意指自然规律中存在某种神秘的缺失或隐藏的部分,象征宇宙运行中不可完全掌控或解释的奥秘。
在道教和易学文化中,“遁去其一”也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不完整性,或是命运中无法预料的因素。它强调了对未知的敬畏与尊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
原意 | 占卜时使用五十根蓍草,实际只用四十九根,剩下的一根称为“遁去”。 |
引申义 | 表示天道运行中存在不可知、不可控的部分,象征宇宙的神秘与玄妙。 |
常见引用 | 常见于易学、道家及传统文化研究中,用于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
现代解读 | 可理解为人生、命运中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提醒人们保持谦逊与谨慎。 |
关联典籍 | 《周易》、《易传》、《道德经》等传统经典 |
三、结语
“天道五十遁去其一”虽简短,却蕴含深刻哲理。它不仅是古代占卜文化的体现,更是对人类认知边界的一种反思。无论是研究易学还是探讨人生哲学,这句话都能引发深刻的思考。了解其出处与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命”与“未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