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回目名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全书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纷争与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每回都有一个对仗工整、内容精炼的标题,称为“回目名称”。
这些回目不仅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还体现了作者在文学语言上的高超造诣。以下是对《三国演义》前五十回的回目名称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回目名称总结
《三国演义》的回目命名方式多采用对仗结构,前后两句字数相同、意义相对,既简洁又富有节奏感。例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样的标题,既点明了事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这些回目不仅帮助读者理解每一回的内容,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和情感倾向。通过回目名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每一回的核心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整部作品的脉络。
二、《三国演义》部分回目名称表(前五十回)
回次 | 回目名称 |
第1回 |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第2回 | 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官 |
第3回 | 论英雄曹操献刀,刺董卓吕布逃窜 |
第4回 | 庄子休刊画戟,刘备借兵 |
第5回 |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第6回 | 诸葛亮智算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 |
第7回 |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官渡战曹操 |
第8回 | 刘备寄寓荆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
第9回 | 华容道曹操败走,赤壁之战起风云 |
第10回 | 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三气周瑜 |
第11回 |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
第12回 | 关羽水淹七军,曹操败走樊城 |
第13回 | 诸葛亮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 |
第14回 | 周瑜打黄盖,苦肉计成 |
第15回 | 诸葛亮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 |
第16回 | 诸葛亮智取南郡,刘琦病死 |
第17回 | 刘备取荆州,孙权嫁妹 |
第18回 |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 |
第19回 | 刘备取益州,诸葛亮辅佐 |
第20回 | 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 |
第21回 | 刘备称帝,诸葛亮出征 |
第22回 | 诸葛亮七擒孟获,南蛮归顺 |
第23回 |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守城 |
第24回 |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姜维继志 |
第25回 | 司马昭弑君,曹髦遇害 |
第26回 | 钟会灭蜀,邓艾奇袭 |
第27回 | 刘禅降魏,三国归晋 |
第28回 | 诸葛亮临终托孤,刘禅即位 |
第29回 | 姜维九伐中原,屡战屡败 |
第30回 | 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 |
第31回 | 诸葛诞反叛,被司马昭镇压 |
第32回 | 刘备白帝城托孤,孔明辅政 |
第33回 | 孔明南征,七擒孟获 |
第34回 | 孔明北伐,屡遭挫折 |
第35回 | 刘禅昏庸,宠信宦官 |
第36回 | 姜维多次北伐,未果 |
第37回 | 司马昭掌权,专断朝政 |
第38回 | 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
第39回 | 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 |
第40回 | 诸葛亮死后,蜀汉逐渐衰落 |
第41回 | 刘备去世,刘禅即位 |
第42回 | 刘禅宠信宦官,朝政腐败 |
第43回 |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政 |
第44回 | 诸葛亮北伐,遭遇失败 |
第45回 | 刘禅无能,蜀汉渐衰 |
第46回 | 刘备、关羽、张飞相继去世 |
第47回 | 诸葛亮病逝,蜀汉失去支柱 |
第48回 | 刘禅投降,三国归晋 |
第49回 | 晋朝建立,天下一统 |
第50回 | 三国历史终结,进入晋朝 |
三、总结
《三国演义》的回目名称不仅是情节的浓缩,更是文学艺术的体现。通过对这些回目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每一个回目都承载着一段精彩的历史片段。
这些回目名称虽然简短,却蕴含深意,是研究《三国演义》的重要资料。它们不仅帮助读者理解故事情节,也为后续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