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舍本逐末出自古代什么时期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舍本逐末出自古代什么时期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23:42:13

舍本逐末出自古代什么时期】“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不抓住根本,反而追求次要的东西。那么这个成语究竟出自古代哪个时期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舍本逐末”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夫以人之性,莫不有仁义之心,而不能行者,其本末异也。”后来在《后汉书·王符传》中也有类似表达:“今不务本而事末,非所以安国之道也。”这些文献中,“舍本逐末”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重视根本事务、只关注表面或次要事物的行为。

该成语的意思是:放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抓主要矛盾,反而去处理无关紧要的问题。

二、出处时间分析

出处文献 出处时间 内容简述 成语使用情况
《汉书·东方朔传》 西汉(公元前1世纪) 引用“本末”概念,为“舍本逐末”提供思想基础 初现雏形
《后汉书·王符传》 东汉(公元2世纪) 明确使用“舍本逐末”一词,用于批评社会现象 正式出现
后世文献 魏晋至明清 多次引用和使用,成为常用成语 流行广泛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舍本逐末”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文献中,但其作为固定成语形式,则是在东汉时期才正式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三、总结

“舍本逐末”作为一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后汉书·王符传》中,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西汉时期。该成语强调的是做事应抓住根本,而非舍本求末,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查阅古籍和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成语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它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