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二三事文言文翻译】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名将,以忠勇著称,其事迹在后世广为传颂。本文选取《宋史·岳飞传》中关于岳飞的几则记载,进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的对照整理,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总结,便于读者理解。
一、原文与翻译对照
1. 原文:
> 飞至孝,母刺字“精忠报国”于背,既而自刻之,曰:“吾志在靖康之耻,复我河山。”
翻译:
岳飞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后来他自己也刻上这句话,说:“我的志向是洗刷靖康之耻,恢复我们的河山。”
2. 原文:
> 飞治军有法,士卒皆乐为之用。每战,必先登,士卒从之,故多胜。
翻译:
岳飞治军有方,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每次作战,他总是身先士卒,士兵们跟随他,因此常常取得胜利。
3. 原文:
> 飞性刚直,不附权贵,屡遭谗言,终被诬陷,赐死于大理寺。
翻译:
岳飞性格刚正不阿,不依附权贵,多次遭到奸臣的诽谤,最终被诬陷,被赐死在大理寺。
4. 原文:
> 飞尝语人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时人称其言为“岳家训”。
翻译:
岳飞曾对人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能太平。”当时的人称他的话为“岳家训”。
二、总结表格
|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内容要点 |
| 飞至孝,母刺字“精忠报国”于背,既而自刻之,曰:“吾志在靖康之耻,复我河山。” | 岳飞非常孝顺,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他后来也刻上这句话,表示要洗刷靖康之耻,收复国土。 | 岳飞的孝心与爱国情怀 |
| 飞治军有法,士卒皆乐为之用。每战,必先登,士卒从之,故多胜。 | 岳飞治军有方,士兵愿为其效命,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因此常获胜。 | 岳飞治军严明,身先士卒 |
| 飞性刚直,不附权贵,屡遭谗言,终被诬陷,赐死于大理寺。 | 岳飞性格刚正,不依附权贵,多次被奸臣陷害,最终被冤杀。 | 岳飞的忠诚与悲剧结局 |
| 飞尝语人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时人称其言为“岳家训”。 | 岳飞曾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能太平。”人们称这话为“岳家训”。 | 岳飞的治国理念与精神遗产 |
三、结语
岳飞一生忠君爱国,治军有方,却因奸臣构陷而含冤而死,令人扼腕叹息。他的事迹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通过文言文的记载与现代翻译的结合,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位民族英雄的气节与情怀。
注: 本文内容基于《宋史·岳飞传》等史料整理而成,力求还原历史原貌,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