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笑里藏刀故事来源是什么

2025-11-02 05:53:16

问题描述:

笑里藏刀故事来源是什么,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05:53:16

笑里藏刀故事来源是什么】“笑里藏刀”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人。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那么,“笑里藏刀”的故事来源到底是什么?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出处与演变。

一、成语含义简述

“笑里藏刀”字面意思是“笑容中藏着刀子”,比喻外表温和、内心阴险,表面上对你很好,实际上却暗中算计你。它强调的是虚伪、狡诈的行为方式。

二、故事来源分析

1. 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

“笑里藏刀”最早见于唐代史书《旧唐书·李义府传》。李义府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以善于奉承、心机深沉著称。他外表温和可亲,但内心狠辣,常常在背后陷害他人。因此,当时人称他“笑中有刀”。

> 原文摘录:

> “义府有口辩,每见天子,必曲意敷奏,时人谓之‘笑中有刀’。”

这表明“笑里藏刀”最初是描述李义府为人处世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

2. 《资治通鉴》中的引用

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笑里藏刀”这一成语,但其中记载了许多类似的人物行为,如奸臣、权谋家等,这些人物往往表面和善、实则狠毒,与“笑里藏刀”的精神相符。

3. 后世文学与戏曲中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笑里藏刀”逐渐进入文学和戏剧作品中。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司马懿等人物常被描写为“笑里藏刀”的典型代表。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实则心怀鬼胎,暗中布局。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用法

时间 出处 内容说明 现代用法
唐代 《旧唐书·李义府传》 描述李义府“笑中有刀”的性格 形容表面友善、内心狠毒之人
宋代 《资治通鉴》 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记载类似人物行为 强调权谋与虚伪
明清 《三国演义》等小说 用于描绘奸臣形象 常用于文学与日常表达
现代 普通语言、影视作品 广泛用于批评虚伪、不真诚的人 多用于贬义,表示警惕

四、总结

“笑里藏刀”这一成语最早来源于唐代史书《旧唐书》,原指李义府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性格特点。后来经过历代文人的演绎和文学作品的传播,逐渐成为形容虚伪、奸诈行为的常用成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笑里藏刀”都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友善、实则心怀不轨的人。

原创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关于“笑里藏刀”成语来源的准确信息,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力求呈现真实、可信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