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王羲之在墨池练字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并借此劝勉后人要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一、
《墨池记》以“墨池”为引子,讲述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字、洗笔成池的传说。作者通过对这一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强调了成功离不开勤奋与坚持。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墨池记 | 《墨池记》 |
临川之城东,有地名曰“墨池”,其下有泉,可以濯笔。 | 临川城的东边,有个地方叫“墨池”,池中有泉水,可以用来洗笔。 |
或曰:“王羲之尝书此池,故名。” | 有人说:“王羲之曾经在这里写字,所以这个地方叫‘墨池’。” |
吾观夫王右军之书,飘逸俊美,如风行雨散,润色无痕。 | 我看王羲之的书法,潇洒俊美,如同风吹雨散,润泽自然,毫无痕迹。 |
然则其能书者,岂非天资?抑或勤学所致? | 那么他的书法技艺,难道只是天赋吗?还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
夫书,心画也,心正则笔正。 | 书法是心灵的描绘,心正则笔正。 |
若不修其心,而徒习其技,虽工亦不足贵也。 | 如果不修养内心,只练习技巧,即使技艺高超也不值得推崇。 |
故曰:学书者,当先正其心,而后治其技。 | 所以说:学习书法的人,应当先端正心性,然后再磨练技艺。 |
三、文章主旨
《墨池记》不仅是一篇描写书法艺术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修身养性的哲理之作。它强调了“心正则笔正”的思想,指出只有内心端正,才能写出好字;同样,做人做事也应以德为本,注重内在修养。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墨池记》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不仅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赞美,更是对后世学者的激励。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书法还是人生道路上,都应注重品德修养与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