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一、
《宋史·寇准传》是《宋史》中记载北宋名臣寇准生平事迹的一篇传记。寇准(961年-1023年),字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刚正不阿、忠诚果敢著称。他在宋太宗、宋真宗两朝担任重要官职,尤其在澶渊之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北宋赢得了和平与稳定。
本文通过梳理《宋史·寇准传》的原文内容,并结合其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寇准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文章以表格形式呈现原文与翻译对照,便于查阅和学习。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寇准,字仲淹,华州下邽人。 | 寇准,字仲淹,华州下邽人。 |
太宗时,为枢密院直学士。 | 宋太宗时期,他担任枢密院直学士。 |
尝上书言事,帝嘉之,迁右谏议大夫。 | 曾经上书谈论政事,皇帝赞赏他,升任右谏议大夫。 |
时李继迁反,帝欲讨之,准曰:“今西夏未叛,若讨之,必激其变。” | 当时李继迁造反,皇帝想出兵讨伐,寇准说:“如今西夏尚未背叛,如果出兵讨伐,只会激化矛盾。” |
帝怒,命出知青州。 | 皇帝大怒,命令他出任青州知州。 |
未行,复召还,拜参知政事。 | 还未出发,又被召回,任命为参知政事。 |
景德元年,辽兵南侵,帝欲幸金陵,准固谏,乃止。 | 景德元年,辽军南侵,皇帝想逃往金陵,寇准坚决劝谏,才作罢。 |
帝问计于准,准请亲征。 | 皇帝向寇准询问对策,寇准请求亲自率军出征。 |
帝从之,遂至澶州。 |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前往澶州。 |
准与萧挞凛战于城下,挞凛中流矢死,辽人惧,遂请和。 | 寇准与辽将萧挞凛在城下交战,萧挞凛被流箭射死,辽军恐惧,于是请求议和。 |
帝遣使议和,准谓使者曰:“我主在澶州,不可退。” | 皇帝派使者议和,寇准对使者说:“我们的皇帝在澶州,不能撤退。” |
既而和成,赐准爵,进位同平章事。 | 后来和议达成,赐予寇准爵位,晋升为同平章事。 |
准性刚直,不避权贵,尝斥王沔曰:“汝为宰相,何以治国?” | 寇准性格刚直,不回避权贵,曾经斥责王沔说:“你身为宰相,怎么治理国家?” |
由是多忌之。 | 因此很多人忌恨他。 |
及后,准坐事贬,卒于雷州。 | 后来因事被贬,最终死于雷州。 |
三、结语
《宋史·寇准传》不仅记录了寇准一生的主要事迹,也反映了北宋中期的政治格局与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寇准以其忠诚、智慧与胆识,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成为历史上一位值得尊敬的忠臣。他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结合《宋史》全文进行深入阅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