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辰卯酉出处于哪里】“参辰卯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难以沟通或彼此不相往来。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来描述人际关系中的隔阂和冷漠。那么,“参辰卯酉”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又是什么?下面将进行详细总结。
一、成语出处
“参辰卯酉”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尚无明确记载。根据《汉语成语词典》及部分古籍研究,该成语多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偶尔可见其影子。不过,更为权威的来源是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参辰卯酉,各不相顾”,用以比喻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各行其是的状态。
二、成语含义
“参辰卯酉”原意是指星宿名,分别代表不同的方位和时间:
- 参(参宿):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属西方之宿;
- 辰(辰宿):指东方青龙七宿中的一个星宿;
- 卯(卯宿):位于东方,为十二地支之一;
- 酉(酉宿):位于西方,为十二地支之一。
由于“参”与“辰”、“卯”与“酉”分别位于东西方向,彼此相对,因此古人用“参辰卯酉”来比喻人与人之间距离遥远、无法相互照应,后来引申为关系疏远、互不理解。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参辰卯酉”常被用来形容:
- 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
- 情感上的冷漠;
- 工作或生活中的孤立状态。
例如:“两人虽同处一室,却如参辰卯酉,毫无交集。”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参辰卯酉 |
出处 | 清代《阅微草堂笔记》等古籍,具体出处不详 |
原意 | 星宿名,象征东西方向,互不相顾 |
引申义 | 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互不理解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际关系冷漠、缺乏沟通 |
使用场景 | 文学、日常口语中描述情感或关系的疏离 |
五、结语
“参辰卯酉”作为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承载了古代天文学的知识,也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虽然现代人对其出处和本义了解不多,但其在表达情感疏离方面的形象化语言,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