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鄙拼音】“肉食者鄙”是一个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的成语,原文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思是那些吃肉的人(指贵族、官员)见识浅薄,缺乏远见。这句话常用来讽刺那些身居高位却无能为力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肉食者 | ròu shí zhě | 指吃肉的人,古代多指贵族或官员,因肉类在当时是较奢侈的食物。 |
鄙 | bǐ | 浅陋、见识短浅。 |
未能远谋 | wèi néng yuǎn móu | 没有长远的谋划。 |
二、出处与背景
“肉食者鄙”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鲁国大夫曹刿在战前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为当时的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最终,曹刿帮助鲁国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
三、用法与意义
- 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身居要职却缺乏远见和能力的领导者。
- 意义:强调真正的智慧和远见不应只属于权贵阶层,普通人同样可以具备深刻的见解。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有眼无珠、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
反义词 | 见多识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肉食者鄙”常被用来形容某些领导层或管理层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长远规划,导致企业或组织发展受阻。它提醒人们,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来自高位,有时基层中的智者反而更具洞察力。
六、总结
“肉食者鄙”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它告诫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应仅凭其地位,而应看其是否具备远见与智慧。在今天这个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长远眼光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