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行的原文及译文介绍】《孤儿行》是一首反映古代社会中孤儿生活艰辛与情感孤独的乐府诗,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儿在家庭破裂后的无助与悲凉,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和对亲情的渴望。该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研究汉代社会风俗与文学风格的重要资料。
一、
《孤儿行》出自《乐府诗集》,作者不详。全诗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失去双亲、被兄嫂虐待的孤儿的悲惨遭遇。诗中描绘了孤儿在家中承担繁重劳动、忍受冷眼与欺凌的情景,以及他对父母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情感深沉,结构紧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孤儿生无父,少被亲族弃。 | 孤儿出生就没有父亲,年幼时就被亲戚抛弃。 |
身上无完衣,腹中无饱食。 | 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肚子里没有一顿饱饭。 |
空巷无人行,寒风入我室。 | 空荡的巷子没人走动,寒冷的风吹进我的屋子。 |
父母何不见?欲语口先泣。 | 父母为何不在?想说话却先落泪。 |
行行复行行,出门无所之。 | 走啊走啊,走出门却不知去哪。 |
哥哥不怜弟,嫂嫂不怜妹。 | 哥哥不怜惜弟弟,嫂嫂不疼爱妹妹。 |
欲言不敢言,欲哭不能哭。 | 想说话不敢说,想哭又不能哭。 |
心中无限事,谁与我共语? | 心中有无数心事,谁能与我倾诉? |
三、作品特点分析
1. 情感真挚:诗人以亲身经历为蓝本,情感真实动人。
2. 语言朴素:全诗用词简单,贴近生活,易于传诵。
3. 结构紧凑:全诗虽短,但情节完整,情感层层递进。
4. 社会批判: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孤儿的悲惨处境,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四、结语
《孤儿行》作为一首经典的乐府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孤儿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