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衣百结的意思是什么】“鹑衣百结”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禄不足赡,衣不蔽体,鹑衣百结。”原意是指衣服破烂,补丁重重,形容生活贫困、衣衫褴褛的样子。现在常用来形容人生活困苦,衣着简陋。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鹤衣百结(注:正确应为“鹑衣百结”) |
拼音 | chún yī bǎi ji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衣服破烂,补丁重重,形容生活贫困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描写贫穷或艰苦的生活状态 |
近义词 | 衣衫褴褛、破衣烂衫、蓬头垢面 |
反义词 | 衣锦还乡、锦衣玉食、富丽堂皇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鹑衣百结”中的“鹑”指的是鹌鹑,其羽毛颜色暗淡,常被用来比喻贫寒之人。古人常用“鹑衣”来形容穿着破旧的衣服。“百结”则是指衣服上有很多补丁,说明衣物已经非常破旧,需要多次修补。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用来描述一些出身贫寒、生活艰难的士人,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低微的官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鹑衣百结”虽然不常作为日常口语使用,但在文学作品、历史题材的文章中仍会见到它的身影。它多用于描绘古代百姓的艰苦生活,或用来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例如:
> “他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坚持读书,鹑衣百结,不改其志。”
四、总结
“鹑衣百结”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它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含了精神上的坚韧与执着。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