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回味无穷的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它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句词以一种含蓄而深情的方式,勾勒出了一幅既往情深又带有淡淡惆怅的画面。
“当时明月在”,这里的“当时”是指过去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明月”则象征着永恒不变的事物,如时间、记忆或是情感。这一句通过“明月”的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曾照彩云归”,“彩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或人,而“归”字则表达了这些美好事物最终消失于无形之中。整句话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全词如下: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开篇便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梦醒之后,楼台紧闭,帘幕低垂,仿佛将整个世界隔绝开来。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点出了情感的基调,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与思念。随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落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而燕子成双则反衬出人的形单影只。
下阕转入回忆,“记得小蘋初见”唤起了对往事的追忆,两人初次相见时的美好情景跃然纸上。而“两重心字罗衣”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服饰之美,同时也隐喻着她内心的复杂情感。“琵琶弦上说相思”一句,则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相思之情更加生动感人。
最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再次回到现实,用明月和彩云这两个自然元素,将过去的美好定格,同时又暗示着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这两句词简洁而深刻,既有对往昔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人生百态的哲理思考。
晏几道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读罢此词,不禁让人感叹: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往往稍纵即逝,但那些曾经的美好却会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