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乘奔御风】一、
“虽乘奔御风”出自《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这句古文生动地描绘了三峡地区水流湍急、行船迅速的特点,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它不仅是一段地理描述,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常被用来形容速度极快、气势磅礴的情景。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水经注·江水》 |
| 原文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意思 | 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驾着风,也不如水势之快 |
| 背景 | 描述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时的行船情况 |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速度极快、气势磅礴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影视、广告等表达快速、迅猛之意 |
三、结语
“虽乘奔御风”不仅是古代地理文献中的精彩描写,更成为后世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既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传达出一种豪迈与激情。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