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的词语意思】“约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它通常表示双方或多方之间事先达成的一种共识或协议。在不同的语境下,“约定”的含义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都围绕着“事先商定”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约定”的含义及其相关用法,以下是对“约定”一词的总结,并结合常见搭配和例句进行说明。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约定 | 双方或多方事先商定的内容或协议 | 强调事前达成的共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或期待性 |
约定俗成 | 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或规则 | 指某些行为方式被广泛接受,虽未明文规定,但大家默认遵循 |
约定时间 | 双方事先商定的时间点 | 常用于安排会面、会议等场合 |
约定俗成的词语 | 由社会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固定表达 | 如“见面”、“吃饭”等,虽无字面逻辑,但被广泛接受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说明 |
约定 | 我们约好今天下午三点见面。 | 表示双方事先商定一个具体事项 |
约定俗成 | “你好”是中国人见面时最常用的问候语,是一种约定俗成。 | 强调社会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 |
约定时间 | 他因为临时有事,无法按约定时间到达。 | 表示事先确定的时间点 |
约定内容 | 这个项目的合作细节已经通过约定明确了。 | 指双方协商后达成的具体条款 |
三、词语辨析
词语 | 与“约定”的区别 | 说明 |
协议 | 更正式、法律效力更强 | 通常用于合同、条约等正式场合 |
商定 | 强调讨论后达成一致 | 侧重于过程,而非结果 |
约束 | 强调对行为的限制 | 更偏向于强制性,而“约定”更多是自愿性的 |
四、总结
“约定”一词的核心在于“事先商定”,它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隐含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约定”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承诺或计划。同时,“约定”也常与“俗成”结合使用,形成“约定俗成”,用来描述那些虽无明文规定却广为接受的习惯或表达方式。
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社会行为,“约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建立信任、减少误解,并促进和谐的互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词语的含义,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