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杀与夺的词语意思生杀与夺的词语意思是什么】一、
“生杀与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权力集中、掌控他人命运的情境。该词由“生”、“杀”、“与”、“夺”四个字组成,分别代表生、死、给予、夺取四种行为或权力。整体含义是指某人拥有决定他人生死、给予或剥夺权利的绝对权力。
在古代文献中,“生杀与夺”多用于描述君主、权臣或统治者的权威,强调其对臣民的控制力。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某种制度、规则或个人所拥有的支配性权力。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词语,以下通过表格形式对其字义、出处及用法进行详细说明。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拼音 | 含义解释 | 出处(示例) | 用法举例 |
生 | shēng | 生命、生存 | 《左传·宣公十二年》:“生者,天地之大德也。” | “生”表示赋予生命或生存权。 |
杀 | shā | 杀害、处死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杀之。” | “杀”表示剥夺生命或执行死刑。 |
与 | yǔ | 给予、授予 |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与”表示给予权力、资源或机会。 |
夺 | duó | 抢夺、剥夺 | 《孟子·尽心上》:“夺之而与之,非义也。” | “夺”表示强行夺取或剥夺权利。 |
三、词语解析与应用
“生杀与夺”四字连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强调的是对生命的控制、对资源的分配以及对权力的掌握。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权力结构的体现。
在历史语境中,这四个字常出现在政治、军事、法律等场合,象征着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例如,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即可以决定臣民的生死、赏罚和封赐。
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不再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但该词仍可用于形容某些制度或组织中存在高度集中的决策权,如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
四、结语
“生杀与夺”作为一个传统汉语成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和权力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统治者权力的敬畏与约束。通过了解其字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成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