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生平简介】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顾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历史学界和民间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在“古史辨”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顾颉刚一生致力于历史与民俗的研究,主张以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历史,对传统史书提出质疑,提倡“疑古”精神,强调实证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学者,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顾颉刚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日期 | 1893年5月8日 |
出生地 | 江苏苏州 |
原名 | 顾诵坤 |
字 | 铭坚 |
主要身份 |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 |
主要贡献 | 提出“古史辨”理论,推动历史研究的科学化;重视民间文化研究 |
代表著作 | 《古史辨》、《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孟姜女故事研究》等 |
教育背景 | 北京大学文科出身,后留学日本 |
任职经历 | 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教授 |
逝世日期 | 1980年12月25日 |
影响范围 | 中国历史学界、民俗学界、文化研究领域 |
顾颉刚一生坚持独立思考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革新意义,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新解读,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讨论。同时,他对民间传说和地方文化的关注,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