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杵臼怎么读】“公孙杵臼”是一个古代历史人物的名字,常出现在《史记·赵世家》中。为了帮助大家正确发音和理解这个名称,本文将从字音、字义以及背景信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公孙杵臼”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忠臣,与程婴共同保护赵氏孤儿赵武,后世称其为“赵氏孤儿”的守护者之一。在汉语中,“公孙”是复姓,“杵臼”是名,因此整个名字应读作:gōng sūn chǔ jiù。
- 公孙(gōng sūn):复姓,意为“公家的孙子”,古代常见复姓。
- 杵(chǔ):指舂米的木棒,也用于比喻坚强、稳重。
- 臼(jiù):指石制的捣米器具,与“杵”配合使用。
这个名字整体寓意坚定、忠诚,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名称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字义解释 | 背景说明 |
公孙 | gōng sūn | ㄍㄨㄥ ㄙㄨㄣ | 复姓,意为“公家的孙子” | 古代常见的复姓,如“公孙龙”等 |
杵 | chǔ | ㄔㄨˇ | 砸、捣的工具 | 常见于舂米,象征稳固、坚实 |
臼 | jiù | ㄐㄧㄡˋ | 石制的捣米器具 | 与“杵”配合使用,象征合作与坚持 |
公孙杵臼 | gōng sūn chǔ jiù | ㄍㄨㄥ ㄙㄨㄣ ㄔㄨˇ ㄐㄧㄡˋ | 复姓+名,古代人物姓名 | 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保护赵氏孤儿 |
三、结语
“公孙杵臼”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历史记载中,他与程婴一起完成了保护赵氏孤儿的壮举,展现了忠诚与担当。了解这个名字的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准确掌握“公孙杵臼怎么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