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什么意思词语名正言顺什么意思】一、说明
“名正言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说,如果名义不正当,那么说话就不顺理成章,事情也难以成功。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有正当的理由和依据,合乎情理,理直气壮。
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行为或言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比如在法律、政治、教育等领域中使用较多。它不仅表示“名分正当”,还强调“言辞合理”,两者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名正言顺 |
拼音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出处 | 《论语·子路》 |
基本解释 | 名义正当,言辞合理,合乎情理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名副其实、合情合理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无理取闹、强词夺理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行为或言论有正当理由 |
例句 | 他作为校长,行事名正言顺,赢得了师生的信任。 |
适用场景 | 法律、政治、教育、管理等正式场合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使用“名正言顺”时应注意语境的正式性,避免在口语中频繁使用。同时,要确保使用该成语时确实符合其含义,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四、结语
“名正言顺”不仅是对行为的规范,更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要求。只有在“名正”的前提下,“言顺”才具备说服力和权威性。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