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何处寻”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一诗,原句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此句不仅描绘了诸葛亮祠堂的地理位置,也寄托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与追思。本文将从诗句出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内容。
一、
“丞相祠堂何处寻”是杜甫在成都游览武侯祠时所作《蜀相》中的开篇之句。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深切怀念。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杜甫咏史怀古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该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忠臣贤相的推崇,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在后世,这句诗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敬仰与追思的经典语句。
二、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诗句来源 | 杜甫《蜀相》 |
原句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出处背景 | 杜甫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游览成都武侯祠时所作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诗歌主题 | 咏史怀古,抒发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忠臣贤相的崇敬,反映古代士人理想 |
诗词风格 | 沉郁顿挫,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
后世影响 | 成为历代文人咏怀诸葛亮的经典语句 |
地理位置 | 锦官城外(今四川成都武侯祠) |
三、结语
“丞相祠堂何处寻”不仅是杜甫对诸葛亮祠堂的追寻,更是他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这一句诗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智慧与理想的追求。通过了解其背景与内涵,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