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什么意思】“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态度或言辞上表现出冷淡、严厉甚至带有敌意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不借用言辞来表达脸色”,即不通过语言来掩饰自己的情绪,直接表现出冷漠或不满的态度。
下面是对“不假辞色”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用法总结: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假辞色 |
拼音 | bù jiǎ cí sè |
释义 | 不用言辞来掩饰脸色,形容态度冷淡、严厉或不满,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情绪。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不假辞色。”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态度严肃、不近人情,或对他人态度冷淡。 |
近义词 | 冷若冰霜、铁面无私、不苟言笑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笑容可掬、亲切温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领导对他的失误毫不留情,不假辞色地批评了他。 |
家庭关系 | 父亲一向不假辞色,很少对儿女说好话。 |
教育环境 | 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不假辞色,但目的是为了他们好。 |
三、成语特点与使用注意
1. 情感色彩:多为中性或略带贬义,表示一种较为严厉或冷漠的态度。
2. 适用对象: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尤其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中使用。
3. 避免滥用:虽然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宜频繁使用,以免显得过于生硬或不近人情。
四、总结
“不假辞色”是一个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的冷淡、严厉或不耐烦的态度。它强调的是“不加掩饰”,即直接表达情绪,而不是通过委婉的语言来缓和气氛。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语境和对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如果你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需要表达某人态度冷淡、不讲情面,可以用“不假辞色”来形容,但建议搭配具体情境,使表达更加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