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避实就虚出处于哪里

2025-08-30 13:17:08

问题描述:

避实就虚出处于哪里,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0 13:17:08

避实就虚出处于哪里】“避实就虚”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军事、战略、商业甚至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避开对方的强处,攻击其薄弱环节。那么,“避实就虚”的出处究竟在哪里呢?本文将从历史典故出发,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避实就虚”这一成语的来源。

一、成语“避实就虚”简介

“避实就虚”字面意思是:避开坚实的部分,攻击虚弱的地方。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强敌或困难时,应灵活应对,选择对方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破,从而取得优势。

该成语多用于战术策略、竞争对抗等场景,也常被引申为一种智慧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二、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史料,“避实就虚”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兵法思想,尤其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原则,但直接使用“避实就虚”这一完整表达,则见于后世的文献记载。

出处 文献名称 内容简述 说明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胜兵之胜也。” 强调以虚打实、以弱胜强的思想,虽未直接出现“避实就虚”,但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三国志》 “避实击虚,攻其不备。” 直接提到“避实击虚”的用法,是较早的文献记载之一。
《资治通鉴·唐纪》 《资治通鉴》 “避实就虚,击其无备。” 进一步印证了“避实就虚”作为策略的运用。
《明史·李成梁传》 《明史》 “避实就虚,设伏邀击。” 表明此成语在明代仍广泛应用于军事策略中。

三、总结

“避实就虚”虽然没有明确出现在《孙子兵法》的原文中,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孙子兵法》中的“虚实之道”。而“避实就虚”这一完整表达,最早见于《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说明它在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已被广泛应用。

因此,可以说“避实就虚”出自中国古代的兵法思想体系,尤其在《孙子兵法》和后世史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明确表达。

四、结语

“避实就虚”不仅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适用于现代生活的策略思维。无论是在职场、商业还是个人成长中,学会“避实就虚”,往往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抓住机会。

如需进一步了解“避实就虚”的实际应用案例,欢迎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