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扬的意思】“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的结构较为独特,其中“扬”字是关键部分之一,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整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一、
“趾高气扬”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后来引申为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洋洋的样子。其中,“扬”的意思主要是“高举、高昂”,与“趾高”相呼应,共同构成一种轻浮、傲慢的姿态。
在现代汉语中,“扬”有多种含义,如“飞扬”、“扬起”、“发扬”等,但在“趾高气扬”这一成语中,它主要表示“高举、昂扬”,强调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趾高气扬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原意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
引申义 |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
“扬”的意思 | 高举、高昂 |
“趾高”的意思 | 脚抬得高,表示轻浮、傲慢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时,形容态度不端 |
使用场景 | 描述某人因成功或优势而表现出的傲慢情绪 |
三、结语
“趾高气扬”虽然表面上是描述走路的姿态,但其背后蕴含的是对人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深刻描写。理解“扬”在此处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整体含义,并在实际使用中避免误用。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谦逊,避免因一时得意而显得轻浮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