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弃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弃”字常用来表示放弃、舍弃的意思,很多成语中都包含了这个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常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态度或情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弃”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常见含有“弃”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 解释 | 出处/用法 |
弃暗投明 | 舍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脱离错误的道路,转向正确的方向。 | 《后汉书·王符传》 |
弃甲曳兵 | 丢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战败逃跑时的狼狈样子。 | 《孟子·梁惠王上》 |
弃旧图新 | 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思想、制度、作风等方面的革新。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
弃之不顾 | 放弃而不顾惜。形容对某事毫不在意。 | 《史记·项羽本纪》 |
弃文就武 | 放弃文职,改从军旅。 | 《宋史·赵普传》 |
弃车保帅 | 比喻在危急关头,牺牲次要的人或事物以保全主要的。 | 棋类术语演变而来 |
弃瑕录用 | 不计较缺点,任用人才。 |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 |
弃如敝履 | 把东西扔掉,像扔破鞋一样。形容极端轻视。 | 《汉书·东方朔传》 |
弃本逐末 | 舍弃根本,追求枝节。 | 《荀子·儒效》 |
弃置不顾 | 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 《后汉书·王符传》 |
二、总结
“弃”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放弃、舍弃的行为或态度,这些成语有的用于描述人的心态转变,如“弃暗投明”;有的则用于描述战争场景,如“弃甲曳兵”;还有的用于人事管理,如“弃瑕录用”。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取舍与选择的智慧。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含有“弃”字的成语及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