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畚是什么意思】“箕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中出现。它由“箕”和“畚”两个字组成,分别指代两种工具,合起来表示一种用于搬运土石的工具或动作。
一、
“箕畚”原意是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盛土工具,常用于挖土、运土等劳动场合。在古文中,“箕”是装土的器具,形状像簸箕;“畚”则是装土的竹筐。两者常一起使用,因此合称为“箕畚”。
在《愚公移山》中,“箕畚”用来形容愚公及其子孙每天搬运山上的土石,象征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寓意 |
箕 | 装土的器具,形似簸箕 | 古代文献 | 常与“畚”连用 | 表示劳动工具 |
畚 | 装土的竹筐 | 古代文献 | 常与“箕”连用 | 表示劳动工具 |
箕畚 | 指代装土、运土的工具 | 《愚公移山》 | 多用于描写劳动场景 | 象征坚持与毅力 |
三、补充说明
“箕畚”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在文学作品中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古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在现代语境中,“箕畚”虽不常用,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