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什么】“目不转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非常专注、认真地注视某物或某人,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对某个事物的极度关注或惊讶。
一、成语解析
词义: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太祖(曹操)在许昌,闻之,曰:‘此真良将也!’遂拜为将军,封乐安侯。……其忠节如此,虽古之贤臣,何以加焉?于是众人皆叹服,目不转睛。”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
感情色彩:中性或褒义,视具体语境而定。
近义词:目不斜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目光涣散
二、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目不转睛 |
拼音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词义 |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感情色彩 | 中性或褒义 |
近义词 | 目不斜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目光涣散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学习场景:他坐在书桌前,目不转睛地看着课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2. 观看表演:观众们被精彩的魔术表演吸引,全场目不转睛。
3. 惊讶时刻: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半天说不出话来。
四、注意事项
- “目不转睛”强调的是“眼神”的专注,而非“动作”的停止。
- 在日常交流中,可以用“目不转睛”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认真或惊讶的样子,但不宜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夸张。
- 该成语适用于描写人物神态或氛围,适合文学作品或演讲中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不转睛”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表达专注与重视的方式。在写作和口语中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