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鹅口疮,又称为“雪口”或“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的常见口腔疾病。它主要发生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如婴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鹅口疮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这些斑块容易被擦除,留下红肿的基底。
一、鹅口疮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鹅口疮、雪口、口腔念珠菌病 |
英文名称 | Oral Thrush / Candidiasis |
病原体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发病部位 | 口腔黏膜、舌头、上颚、牙龈等 |
易感人群 | 婴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者 |
主要症状 | 口腔内白色斑块、疼痛、吞咽困难、食欲下降 |
传播方式 | 接触传播、母乳喂养、共用餐具等 |
诊断方法 | 临床观察、真菌镜检、培养 |
治疗方式 | 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保持口腔卫生 |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力 |
二、鹅口疮的常见表现
1. 白色斑块:最典型的症状是口腔内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常出现在舌面、颊部、上颚等处。
2. 疼痛与灼热感:部分患者会感到口腔内有烧灼感或轻微疼痛,尤其是在进食时。
3. 易脱落:这些白色斑块可以用棉签轻轻擦除,但会留下红肿的黏膜面。
4. 影响进食:严重时会影响正常饮食,尤其是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现象。
5. 其他症状:如口干、味觉减退、口腔异味等。
三、鹅口疮的病因与诱因
- 免疫力下降: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导致身体抵抗力减弱。
-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能破坏口腔内正常菌群平衡,使念珠菌过度繁殖。
- 免疫抑制剂使用:如器官移植后服用的抗排异药物。
- 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清洁口腔,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 母乳喂养:母亲如果乳头感染念珠菌,可能通过哺乳传染给婴儿。
四、鹅口疮的治疗与护理
1. 药物治疗
- 局部用药:如制霉菌素含片、滴剂或涂抹药膏。
- 口服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
2. 日常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使用温和的漱口水。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烫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不适。
- 定期更换奶瓶、奶嘴:特别是婴儿患者,需确保器具干净。
-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
五、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
- 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 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 定期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六、总结
鹅口疮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在特定人群中容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婴幼儿、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更应特别关注口腔健康,防止鹅口疮的发生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