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是什么】“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句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女在众人面前出场时,因羞涩或矜持而用琵琶半遮面容的情景。
这句话如今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一种含蓄、羞怯或不愿完全展现自己真实情感的状态。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物的外在表现,也常被引申为一种心理状态,即内心有话想说,却因种种原因选择保留一部分。
一、
“犹抱琵琶半遮面”原本是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的场景,后来成为表达人内心有所保留、不愿完全暴露自我的象征。其核心含义包括:
- 含蓄内敛:不轻易表露全部情感或想法。
- 羞涩或矜持:因害羞、顾虑等原因而有所保留。
- 欲言又止:心中有话,但未完全表达出来。
- 艺术美感:通过半遮面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朦胧美和神秘感。
这一成语多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或情节氛围。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原意 | 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指女子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 白居易《琵琶行》 | 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与矜持 | 表达内心有所保留、含蓄内敛的情感 | 文学、影视、日常语言中描述人物心理状态 |
犹抱 | 还是,仍然 | —— | —— | —— | —— |
琵琶 | 古代乐器 | —— | —— | —— | —— |
半遮面 | 面容部分被遮挡 | —— | —— | —— | ——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时,应注意语境的搭配。例如:
- “她站在台上,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了解她的故事。”
- “他虽然表面冷漠,但眼神里却藏着一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温柔。”
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也能让读者或听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层次。
四、结语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化方式。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适当保留一些秘密或情感,反而能增添魅力与深度。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这句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