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之好的词语解释是什么】“金兰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个词语源自古代文人对友情的赞美,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金兰之好 |
拼音 | jīn lán zhī hǎo |
释义 | 比喻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亲密无间,如同金石般坚固,如兰草般高洁。 |
出处 | 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引申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尤其是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关系。 |
近义词 | 心心相印、情同手足、刎颈之交、莫逆之交 |
反义词 | 话不投机、形同陌路、恩断义绝 |
二、词语来源与文化背景
“金兰之好”最早出自《周易》,原意是说两个人心意相通,力量可以切断金属,语言则像兰花一样芬芳。后来,这一说法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志趣相投、情谊深厚,甚至超越血缘关系的友情。
在古代文人中,“金兰之好”常被用来形容知己或挚友,如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宋代苏轼与黄庭坚等,他们虽非亲兄弟,却情同手足,被视为“金兰之好”的典范。
三、现代使用场景
如今,“金兰之好”虽然不如“好朋友”“铁哥们”那样通俗,但在文学作品、正式场合或诗词中仍常被使用,以表达对深厚友情的珍视。例如:
- “他与好友多年未见,仍保持着金兰之好。”
- “两人因共同的理想结识,成为金兰之好。”
四、总结
“金兰之好”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高度赞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它强调的是心灵的契合与情感的深度,而不仅仅是表面的交往。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