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基础意思】“蛾眉”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常用于文学、诗词和艺术作品中。它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描述,更承载着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寄托。以下是对“蛾眉”一词的基础意思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基本含义总结
“蛾眉”原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因其形状类似蚕蛾的触须,故得名。在古代文学中,“蛾眉”常用来代指美女或女性的美貌,同时也象征着高洁、柔美与才情。此外,在一些语境中,“蛾眉”也引申为某种事物的精美或细腻之处。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字面意思 | 原指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因形似蚕蛾的触须而得名。 |
引申义 | 常用来代指美女、女性的美貌,也可象征高洁、柔美或才情。 |
文化意义 | 在古代诗词中,“蛾眉”是常见的意象,常与美人、爱情、离别等情感相联系。 |
使用场景 | 多见于古典文学、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中。 |
常见搭配 | “蛾眉淡扫”、“蛾眉不展”、“蛾眉含愁”等,表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
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蛾眉”,但在文学研究或古文阅读中仍具重要性。 |
三、经典引用示例
1. 《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此处“蛾眉”借指自己美好的品德与才华,表达了诗人被小人嫉妒的无奈。
2.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虽未直接使用“蛾眉”,但“粉黛”与“蛾眉”同为形容美人的词汇。
3.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虽非直接描写“蛾眉”,但其意境与“蛾眉”的柔美、执着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语
“蛾眉”不仅是对女性外貌的一种描绘,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符号。它承载着古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了解“蛾眉”的基础意思,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中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