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的意思是什么】“饥寒交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度贫困、生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既没有食物吃,又没有衣服穿,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或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悲惨命运。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饥寒交迫 |
拼音 | jī hán jiāo pò |
释义 | 形容因饥饿和寒冷而感到极度痛苦,多指生活困苦、无衣无食的境况。 |
出处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时节,饥寒交迫,无可奈何。”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生活困苦或社会不公的场景,也可用于比喻精神上的折磨。 |
近义词 | 饥肠辘辘、穷困潦倒、衣衫褴褛 |
反义词 | 衣食无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现实生活中的描述
在偏远山区,有些村民常年靠野菜充饥,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常常是“饥寒交迫”。
2. 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小说中常通过描写主人公“饥寒交迫”的状态,来渲染其命运的坎坷与社会的冷酷。
3. 社会评论中的引用
在讨论贫富差距时,人们会用“饥寒交迫”来形容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
三、注意事项
- “饥寒交迫”强调的是物质层面的匮乏,但也隐含了精神上的痛苦。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轻松或幽默的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 虽然常见于书面语,但在口语中也可以适当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四、总结
“饥寒交迫”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饥饿与寒冷,更反映了人在极端困境下的无助与挣扎。无论是用于写作、演讲还是日常交流,都能有效传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注。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