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怎么解释】“邈”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诗词中的表达。以下是对“邈”字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总结
“邈”是形声字,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表声。其本义为“遥远”,引申为“久远”、“深远”等含义。在不同语境中,“邈”可以表达时间上的久远或空间上的遥远,常用于形容志向高远、思想深邃或情感深远。
二、常见用法及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基本含义 | 引申义 | 示例 |
邈 | miǎo | 辶 | 15 | 遥远 | 久远、深远 | “邈远”、“邈然”、“邈若山河” |
三、词语举例
- 邈远:形容距离极远,或时间久远。
- 邈然:形容遥远的样子,也指超然脱俗。
- 邈若山河:比喻彼此相隔极远,如同山河相隔。
- 邈志:指远大的志向或高远的抱负。
四、常见出处
“邈”字多见于古代文献中,如:
- 《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无“邈”字,但“修远”与“邈远”有相似意境)
-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虽然没有直接出现“邈”字,但文中“远”、“深”等词与“邈”的含义相近。
五、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邈”字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文学、书法、古文研究等领域。日常交流中几乎不用,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它的身影。
六、小结
“邈”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主要表示“遥远”或“深远”。它不仅在古文中频繁出现,也在现代文学中偶尔被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了解“邈”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中的情感与思想。
总结:
“邈”意为“遥远”或“深远”,常用于表达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距离,也象征志向高远或情感深沉。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文和文学中仍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