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原文和翻译】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他当时孤独、清冷的心境。这首词以“缺月挂疏桐”起兴,描绘了深夜独坐时的寂静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的超然与坚定。
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态的精神风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枝头,夜深人静之时。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时常看见隐士独自来往,像一只孤雁般飘渺。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它惊飞又回头,满腹心事无人理解。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它挑选了寒冷的枝条也不肯停歇,只愿栖息在冰冷的沙洲上。 |
三、作品背景简述
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当时他因“乌台诗案”遭贬,生活困顿,思想上也经历了一段沉思与反思的过程。词中“幽人”、“孤鸿”等意象,正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人格的高洁情操。
四、艺术特色简析
- 意象鲜明:如“缺月”、“疏桐”、“孤鸿”等,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 情感真挚:词中虽写孤寂,但并无颓唐之感,反而透露出一种超脱与坚毅。
- 语言凝练:全词仅44字,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五、结语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更是一首体现苏轼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的代表作。它让我们看到,在人生的低谷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