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成语解释】“标新立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表现方式、思想观念上与众不同,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这个成语既可以带有褒义,也可以带有贬义,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标新立异
拼音:biāo xīn lì yì
出处: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即支遁)因人就阮光禄(即阮裕)求法,阮曰:‘吾本不能得,但恐其不乐耳。’支曰:‘我欲以无为法度之,何如?’阮曰:‘此真可也。’于是标新立异,遂成风流。”
释义:提出新的主张,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或观点。
近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特立独行
反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千篇一律
二、使用场景与语义分析
使用场景 | 含义说明 | 示例 |
褒义场合 | 表示创新、有创意、敢于突破传统 | 他在设计中标新立异,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
贬义场合 | 表示故意与众不同,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 | 这篇文章只是标新立异,内容空洞无物。 |
中性场合 | 客观描述一种行为或风格 |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从不标新立异。 |
三、成语用法举例
1. 作谓语:
- 他为了吸引眼球,经常标新立异。
2. 作宾语:
- 她的演讲充满标新立异的观点。
3. 作定语:
- 这种标新立异的风格并不适合所有人。
四、常见误区
- 误用为褒义:在某些语境下,“标新立异”可能被误解为一味追求不同,忽略了实际效果。
- 混淆近义词:与“独树一帜”相比,“标新立异”更强调“新奇”,而“独树一帜”则更强调“独立”。
五、总结
“标新立异”作为成语,体现了人们对创新和个性的追求,但在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读。它既是褒义的赞美,也可能成为批评的依据,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具备价值与意义。
成语 | 标新立异 |
拼音 | biāo xīn lì yì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释义 | 提出新主张,创造新风格 |
用法 | 谓语、宾语、定语 |
适用场景 | 创新、个性、批判 |
常见误用 | 误认为全为褒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