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出自贾岛的哪首诗】“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创作轶事,常用来形容在写作过程中反复斟酌字句、精益求精的态度。那么,“推敲”究竟出自贾岛的哪首诗呢?下面将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为大家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
一、
“推敲”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据传,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为了选择“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用词,反复思考,最终决定使用“敲”字,认为“敲”字更显出夜深人静、轻叩门扉的意境。这段经历后来被传为佳话,也形成了“推敲”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对文字的细致推敲和反复斟酌。
虽然“推敲”并非直接出现在诗句中,但其背后的故事却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严谨态度。因此,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不仅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关于语言艺术的重要典故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来源 | 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时的斟酌过程 |
典故含义 | 指对文字或作品的反复推敲、精心修改 |
原诗题目 | 《题李凝幽居》 |
原诗作者 | 贾岛(唐代) |
诗句内容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推敲出处 | “僧敲月下门”一句的创作过程 |
文学影响 | 成为“推敲”一词的由来,象征着对语言的精细打磨与艺术追求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推敲”一词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文学意义。贾岛的创作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也为后人树立了精益求精的典范。